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
 熱門連結 

地理活動 > 地理實察


地理實察

一、認識野外實察教學

所謂野外實察又稱野外調察、田野調查;係指在教室內或研究室之外,以實地觀察、測量、訪問等方式,而獲得與教學有關資料的工作(陳國章,1981,頁1)。而野外實察教學,則是教師指導學生在教室外,藉由實地觀察、測量、訪問等方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,但廣義而言,還應包括實察前的室內分組和教學、實察後的室內討論教學。野外實察適用於許多學科,尤其是由野外蒐集資料從事研究,講求實證、整合精神的地理學,而一般學者也多將野外實察歸為「地理科獨有的方法」之一,因之地理科更應致力於野外實察教學的工作。


二、理論依據

野外實察教學在地理教學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從人文主義地理學的觀點而言,地理教學不應過份著重學術而忽略日常經驗,若能透過野外實察教學,便能使學生藉由對一實地環境的經驗及感情,對一地域的社會、文化形成概念,並從中洞悉人地關係,體認自身處境。再者,以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而言,無論皮亞傑(J.Piaget)的認知發展論或戴爾(Edgar Dale)的經驗塔理論皆是支持此項教學方式的教學理論。依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學生學生在學習抽象觀念前,應提供其具體事物操作來形成概念;而戴爾的經驗塔理論則認為學生用其感官親身參與的直接經驗,能提高學習動機和興趣,並能運用習得的經驗為基礎,繼續發展其學習。由上述論點可知,能提供具體實境供教師作為理論印證的實察活動,最能有效引起學生興趣,並構成概念。


三、功能

除了人文主義地理學及教育心理學等理論基礎外,野外實察教學的功能還可從教學目標的三大項目:知識、技術、情意等分析如下。就「知識」項目,實察活動可提供課本知識和實際環境的印證,且往往在地理的「主學習」外,會和歷史、社會、經濟、文化、生物、地球科學等「副學習」取得聯繫。而「技能」方面,實察提供學習分組、行政處理、資料蒐集分析、觀察、讀圖、定位、測量'標本採集、素描、攝影、訪問、問卷、小組溝通討論、記錄、口頭或書面發表等多項技能的學習。至於「情意」部份,在深入一地,了解人地關係後,學生便容易產生愛鄉愛國的認同之情,也易引發學習探索的興致,糾正學生重結果不重歷程的學習心態,刺激其創造、思考、解釋各現象,並主動發現、解決問題。